专注为食用菌基地提供高产技术方案和菌种菌包
武汉岁岁丰24小时服务热线
金针菇又名冬菇、金钱菌。金针菇汁的制作技术选择无病害、无霉变、根蒂无杂质的金针菇放入铝锅中,加热至90℃~100℃,煮沸15分钟。将金针菇加一倍的水,用机器打成水浆,用离心机在1400转/分下进行分离,用80目铜筛过滤后取滤汁备用。将金针菇滤液加水5倍稀释,再加入5%~10%的苹果汁和过滤好的糖浆,使饮料的含糖量达10%左右,按糖酸40~45:1的比例,加入柠檬酸,将混合滤液过80目铜筛精滤。将滤液加温至100℃,经3分钟灭菌后将滤液装入已消毒的玻璃内封盖冷却,即成为一种营养丰富、酸甜可口的保健饮料。
金针菇又名冬菇、金钱菌。
(一)形态特征
1.菌丝体
白色,丝状,较细。
2.子实体
白色或金黄色。菌柄细
长(10-15㎝),菌盖比较小
(0.5-1.5 ㎝)。
(二)栽培现状 金针菇属熟料栽培的种类,我国北方地区栽 培量较大,为我国第四大栽培种类,栽培技术工 艺相对简单,以袋栽形式为主。
二、栽培技术
(一)栽培季节
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,北方从秋末(10月
中、下旬)至翌年早春(3月中下旬)均可栽培。
二)品种选择
1.白色品种
(1)Fv093 :高产、优质、抗性强。
(一)品种选择
1.白色品种
(1)1010:子实体洁
白幼嫩,口感好。
(2)福建白:子实体
洁白幼嫩,高产,
口感好。
(二)品种选择
2.黄色品种
(1)金杂19:子实体金
黄色,抗逆性强,
高产。
(2)黄金6号:子实体黄色,抗逆性强,高产。
(三)栽培场地及栽培方式
1.栽培场地
金针菇对栽培
场地要求不严,室
内、外场地均可。
地沟是较好的栽培
场地。
(三)栽培场地及栽培方式
2.栽培方式
金针菇可以袋栽、瓶栽、箱栽及畦栽,还可
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。采用最多的是塑料袋栽培。
(四)栽培料的选择及配制
大部分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均可栽培金针菇,
但须加入一定量的辅料,才能获得高产。
1.栽培料的配方
金针菇栽培料常用配方(%)
编号 | 棉籽皮 | 木屑 | 玉米芯 | 麸皮 | 玉米粉 | 蔗糖 | 石膏 |
1 | 83 | 15 | 1 | 1 | |||
2 | 88-93 | 5-10 | 1 | 1 | |||
3 | 78 | 20 | 1 | 1 | |||
4 | 78 | 15 | 5 | 1 | 1 |
(四)栽培料的选择及配制
2.栽培料的配制
含水量63%-65%(料水比为1∶1.3-1.5),pH
值为7-7.5。栽培料的配制方法同平菇。
人工拌料 机械拌料
(五)装袋、灭菌、接种
2.装袋及注意事项
(1)装袋方法:从一端装料,边装边压实。可人
工装袋,或机械装袋。
人工装袋 机械装袋
(2)装袋注意事项:
① 装料量要适宜。
② 松紧度要适宜。
③ 料面要平整。
④ 紧贴料面扎紧袋口。
3、灭菌
1)常压灭菌
生产上多采用常压灭菌
(2)高压灭菌
灭菌方法及要求同原种、
栽培种培养基灭菌。
4、接种
(1)接种场地的消毒灭菌:
方法同菌种制作。
(2)接种量:要求3%左右
(3)接种方法:同栽培种。
注意:1、无菌室或接种帐清理干净、熏蒸之后,即可进去接种。最好带上口罩或防毒面具。
2、菌种太多了,不等长满,就容易出菇,反而不好。
(六)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
1.培养室消毒及栽培袋的堆放
(1)培养室消毒
可喷洒2%石炭酸,或喷洒浓石灰
水,或用烟雾消毒剂熏蒸。
(2)栽培袋的堆放
一头接种的先立放,菌丝定植后再横
放;两头接种的直接横放培养,堆高4-6层。
2.控制环境条件
(1)温度:控制在15-25℃,宁低勿高。
(2)湿度: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60%以下。
(3)光线:弱光或黑暗条件。
(4)空气:每天通风1-2次。
环境条件调控方法同平菇。
3.定期翻堆及检查杂菌
7-10天翻堆一次,观察菌丝生长及检
查杂菌。污染菌袋治疗后另放它处。
(七)子实体阶段管理
1、袋子的堆放
(1)立放
一头出菇菌袋
(2)卧放
两头出菇菌袋,
堆高6-10层。
2.催菇
(1)催菇时期
菌丝长满菌袋。
(2)催菇方法:
① 搔菌:去掉料面菌种或菌皮
② 降温:8-12℃
③ 增湿:85-90%
④ 弱光刺激
3.子实体生长期管理
(1)温度管理:控制在8-13℃,不能超过15℃。
温度调控方法同平菇栽培。
(2)湿度管理: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-90%。
调控方法同平菇栽培。
(3)空气:需要较高浓度的CO2,控制通风。
(4)光线:需微弱光线,出菇室看人模糊。
4、子实体常见的畸形及形成原因
(1)针头菇
通风不良或光线过弱
(2)子实体二次分化。
子实体组织受伤或染病,再加上高温所致。
(3)子实体过多且软而不挺直
温度偏高或通风不良
(4)子实体弯曲
室内光线方向多变,或子实体个体过
多发育不良。
(5)子实体过早开伞
原因较多,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线、通
风不适宜、病虫害、培养料配方不适宜或营
养不足等。
(八)采收及采后管理
1、采收
(1)采收标准
发育时间:7-10天
形态特征:菌柄10㎝以上,
菌盖半球形0.5-1.5㎝。
(2)采收方法
手握子实体轻轻拔下。
(八)采收及采后管理
2、采后管理
及时清理料面,再次搔菌,继续按出菇阶
段要求管理,8-10天可再次出菇。
(九)产量及效益分析
1.产量
一般生物学效率为80-120%
2.效益分析